兒童自然生態展
原食材@始健康:尋找對身體最好的優質食材(中英對照)

原食材@始健康:尋找對身體最好的優質食材(中英對照)

  • 定價:440
  • 優惠價:939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7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醫食同源;藥食同根。」
若飲食得好,健康會更好。

 
  健康,由飲食開始。鄒氏姐妹承傳了爸媽的飲食小智慧及養生心得,非常重視健康,以食物科學、營養、養生知識,由最根本的營養元素改善體質,詳述人體所需的營養要素,包括維他命、礦物質對身體的功效及食物來源。挑選健康、養生、平和的食材,教你用最簡易的做法煮出色香味來,常常吃,對健康好處多。介紹鄒媽媽的養生食療,如順德雞蛋薑湯(舒緩女性生理期不適);小米養生粥等。十款「鄒氏私房配方」,炮製獨一無二的無添加食品,如鹹雞蛋、魚乾、川味榨菜等。加上多位飲食名人、醫生、中醫博士及資深傳媒人撰寫推薦文,包括唯靈、曾智華、尹鎮偉醫生、廖子良醫生、徐大基博士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鄒潔瑜(Linda Chow)


  修讀食物科學專業榮譽學士,曾任多間大型食品公司,負責研發、品控及生產營運工作,於北京奧運期間,擔任奧運馬術場地餐飲──食物安全經理。

鄒潔慧(Nico Chow)

  畢業於瑞士酒店管理學系,主修食品及餐飲管理,是第一代走進飲食界的女廚師,多次接受海內外雜誌專訪及撰寫食譜。

  現時,她們開辦食品科技公司,採用天然優質食材為主導,開托健康、安全、優質食品新領域,她們公司的產品「皇后的點心」、「紅棗月餅」、「賀年年糕」及「中式養生燉湯」分別榮獲 Monde Selection 國際優質食品評鑑組織(被譽為「食品界諾貝爾獎」) 2014、2015 及2016國際優質食品評級;而「紅棗月餅」及「賀年年糕」更頒授最高榮譽大金奬(Grand Gold Quality Award)。香港經濟日報、新假期周刊、歐洲時報、第一財經和國際在線等傳媒紛紛報導。
 
 

目錄

序言
唯靈
曾智華
尹鎮偉醫生
廖子良
徐大基博士
羅啟新
侯嘉明
鄒易衡
 
跟隨父母飲食的足跡……美味的回憶
出版緣起
 
人體所需營養
認識食物金字塔
五穀類
蔬菜、瓜類、水果
肉類、蛋類和豆類
奶類
鹽、油和糖
適量的水分
 
維他命(維生素):人體必需微量元素
脂溶性維他命
維他命A
維他命D
維他命E
維他命K
水溶性維他命
維他命B1
維他命B2
維他命B3
維他命B5
維他命B6
維他命B7
維他命B9
維他命B12
維他命膽鹼(Choline)
維他命C
維他命P
你吃了多少維他命?
 
礦物質:促進人體日常運作
鈣、磷、鎂──強健骨骼鐵三角
鈉、鉀、氯──人體重要的電解質
鐵──貧血補充劑
銅──構成基本成分
鋅──生長發展之源
碘──維持甲狀腺素
硒──抗病防老要素
如何攝取足夠的礦物質?
附錄:食物酸鹼知多少?
 
健康寶藏常常吃
鮮百合──潤肺最佳  巴馬火腿鮮百合炒蜜糖豆
芝麻──滋味又補身  黑芝麻拌青瓜米線
白米、糙米──能量之源  鮮百合松子玉米小米糙米飯
合桃──最健康的果仁  紅豆核桃芝麻百合糖水(順德生日糖水――健康版)
小麥類──全麥高纖高營養  番茄青豆豬肉
蘋果、啤梨──抗氧化孖寶  啤梨蘋果麥冬飲
豬肉──高蛋白的平民食材  三杯骨
豬蹄──良好的養生食材  客家沙薑豬手
魚──DHA、EPA之冠  魚片豆腐
雞蛋──蛋白蛋黃皆是寶  番薯蛋沙律
薑──不平凡的香辛料  薑汁番薯鮮百合雞蛋糖水
 
便宜又養生的街市食材
馬齒莧(馬屎莧)──清腸熱、助發育  金銀蛋肉碎浸馬屎莧
茄子──維他命P降血壓  中式屈突堆
番茄──最受歡迎的抗氧化蔬果  韓式番茄煎餅
枸杞葉──護眼聖品  枸杞百合肉片蛋花湯
番薯──七彩健康高維他命  番薯烙
節瓜──最正氣瓜果  燜釀節瓜
豆腐──滑溜溜的蛋白質  黑糖豆腐布丁
綠豆──被推崇的清熱佳品  簡易綠豆百合爽
裙帶菜、海帶、昆布──大海的蔬菜  降血壓  裙帶菜沙律拌沙甸魚
紅菜頭(甜菜頭)──大自然超級補品  紅菜頭番茄魚湯
 
女士恩物
順德雞蛋薑湯  月經愛心還魂湯
小米──養生保健  小米養生粥
紅棗──天然的維他命  紅棗生薑紅糖水
益母草──對女姓有益的草藥  鮮益母草雞蛋湯
杞子──補肝造血滋補品  杞子飲
紅豆──令你面色紅噹噹  紅豆栗子飯
 
自家製私房食材.吃出真味道
大地魚粉
豬肉乾
川味榨菜
鹹雞蛋
涼拌醬汁
花生醬
上海鹹肉
魚乾
油浸番茄乾
菜乾
 
附錄:你吃得安全嗎?
食物安全由「家」開始
水果蠟,蘋果的新衣
食物添加劑,妥善監控及運用
不可不知的急凍與解凍
懂得保存食物,不用天天逛街市
向隔夜菜say no!
有益的「發mold」食品
「孔雀石綠」無鱗魚
監控儲存溫度,別吃中毒魚!
發芽馬鈴薯、番薯,能吃嗎?
 

序一

  兩年前的中秋,吾友Christopher送來了一盒「紅棗五仁月」,包裝實而不華,但見心思,盛載着四個手工月餅。自家製的紅棗蓉配合了五種不同的果仁,紅棗味郁香,果仁香濃,恰到好處,非一般的五仁月。隨後友人相約了兩位姊妹,來到中環老地方一起飲早茶。兩姊妹一見面,如見偶像般,稱呼區區為「前輩」。原來這兩位「小粉絲」就是那「紅棗月餅」的出品人。

  閒談中,家姐Linda表示:「在廿多年前,已和前輩有過一面之緣。事緣當年為一間百年老號開發XO醬……」區區依稀記得,當時被邀請,作新產品品嘗大會嘉賓。

  這對鄒氏姊妹,連她們媽媽也是區區的讀者,同是順德人。一直有看報張、雜誌的專欄和著作。她倆從小受父母的薰陶,愛煮能煮,更開創自己的食品夢工場。

  年輕好新奇、老來愛懷舊乃人之常情,飲食口味尤其如是。可是,這兩位後輩,受的是西方教育,卻不是開店,整蛋糕、焗曲奇,而是向難度挑戰,不怕辛苦,開間食品廠,以傳統方法製造節日糕餅,鑽研養生食品。

  她們實踐理想,把「中國節日傳統食品」和「中國燉湯養生文化」推向國際,希望在推廣中國飲食文化之餘,讓豐厚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下去。她們果真不負所望,其產品月餅、年糕、燉湯屢獲國際優質獎項,得世界認同。

  今年書展,兩姊妹更拍擋,撰寫了《原食材@始健康》,把家中食事、家常菜式,配合多年飲食心得、營養養生、食物知識輯錄成書,是學術與烹調的結合,融於生活中,非一般的食譜。書中,字裏行間,更流露了兩姊妹對家庭之愛、兄妹之情。母女情深、父女交流,都離不開「食」,充滿着濃濃的順德飲食文化,更有客家飲食品味的傳承。

唯靈

  唯靈
  資深飲食評論家,國際美酒佳餚鑑評家,順德區廚師協會名譽會長,香港信報財經新聞專欄作家,前香港旅遊協會、公共關係及飲食顧問(1964至1989年),前太古集團、文華酒店及食街集團顧問,前星島日報集團財經專欄作家及增刊總編輯(1972至1988年)

序二

兩顆燃燒的心


  讀大學時,上哲學堂,教授問同學:「誰人想成功?」個個舉手。他接着問:「你們可有一個燃燒慾念(A Burning Desire)去追尋自己理想的目標呢?」全場你眼望我眼。

  成功,不是口講可以得來的,必須經歷千辛萬苦,能人所不能。所以,沒有一個燃燒慾念及一顆熾熱的心,絕難排眾而出。

  出社會工作後,加入廣播界,我有機會訪問各行各業頂尖人物,發覺他們正有一個共同特徵,擁有一個燃燒慾念,不停提升自己;同時,為追尋目標,不怕捱苦,不會計較,廢寢忘餐視作等閒。

  近日大家見到的香港拳壇新星曹星如,與及馬圈光芒四射見習騎師蔣嘉琦,正有上述特質。正當其他年青人沉迷打機及夜蒲,對假期、福利及回報斤斤計較時,他們則日日夜夜咬緊牙關苦練,披星戴月提升自己水平,有着「洛奇」(Rocky)一般的超人意志。

  早幾年,認識了鄒潔瑜、鄒潔慧姊妹,亦在他們身上,感受到一股熱流,來自兩顆燃燒的心。兩姊妹追尋的理想目標,非常逆大潮流──將手造不添加化學物質的食物發揚光大。

  今時今日,手造?無添加?得嗎?成本如此龐大,怎生存?一雙手,可以做出多少食物,符合經濟效益嗎?

  以上問題,一一被Linda及Nico的Burning Desire蓋過。多年來,只咬咬牙,向自己堅持的目標進發。2014年,終於有回報了,他們開始得到國際級認可,自家製作的曲奇「皇后的點心」,獲取被譽為「食物諾貝爾獎」的國際優質食品評鑒組織Monde Selection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Quality Selection頒發銀獎。

  2015年,更進一步,以紅棗月餅參賽,奪得最高榮譽大金獎。

  今年呢,再冧莊,其中式年糕再獲頒最高榮譽大金獎。

  兩姊妹將食物科學、營養學及安全學,配以中醫養生精髓,融入製作的每項食品中。她們的心得,全部收錄在這本書中。我毫無保留向大家作出忠誠的推薦。

曾智華
2016.6
資深傳媒人

序三

  認識鄒氏姊妹要從認識她們哥哥說起。

  大哥鄒易衡,太太兩次懷孕也選擇我為接生醫生。經歷多次產檢,最後順利誕下兩個健康寶寶,我們也成為了好朋友。

  鄒先生年青時在加拿大讀書,有一個神奇的經歷……得高人指點迷津,之後高人說他有慧根收他為徒,傾囊傳授風水術數給他,加上他在設計和美術上的天份,成為了成功的室內設計師。我的診所和家居都是他設計裝修的,多得他的風水佈局,過去十多年都順風順水,家宅平安。

  鄒氏一家都是愛吃之人,為我這個饞嘴的醫生添不少口福。果仁朱古力、少糖少油香脆曲奇餅「皇后的點心」、足料惹味XO醬、養生補身老火燉湯等美味食物,久不久會送來診所給我。過時過節更少不了應節食品: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過年的年糕、蘿蔔糕、紅棗糕,都是她們的精心出品,用最好的天然材料,健康的烹調方法,做出「吃得有營、食得健康」的過節佳品。

  家姐Linda修讀食物科學專業,受過正統的營養學訓練,又在飲食界打滾了多年,對製造美味又有營養的食物有扎實的根基。妹妹Nico在瑞士主修餐飲管理,遺傳了鄒氏的烹飪基因,做得一手好菜。姊妹同心其利斷金,她們創辦的「Passion for Real Food」專門製造有特色、營養又美味的食物。她們的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優質食品獎項,實在是香港之光榮。

  醫食同源。「我們就是我們所吃的」。「We are what we eat」。現今很多研究都指出食物對人體健康至為重要,很多疾病都因為飲食不當而起。多鹽多糖多油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食物纖維不夠增加患大腸癌風險等。鄒氏姊妹將食物營養的知識和烹調美食的技巧寫成這本書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飲食得好、健康更好。

尹鎮偉醫生

序四

飲食健康文化的愛與誠


  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我們以「我的志願」為題寫一篇文章。我回家問媽媽,我應該以甚麼職業作為我的志願呢?媽媽笑着回答,只要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工作,付出自己畢生最大的誠意來做好,你一定會成功的。到長大的時候,幸運地當上了醫生,也常常訓誨醫科學生和年青的醫生,不要看輕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手術,應以最大的誠意來做好,因為每一個手術的成敗,也關乎病人本身,以至他一家上下老幼的快樂和幸福。

  說到對工作和事業而付出最大的熱愛和誠意,我一定想起鄒潔瑜、鄒潔慧兩姊妹。還記得當年巧遇已故鄒老先生,及後認識鄒氏姊妹,就深深被她們對飲食的熱愛和對健康食材的執著而深深地「嚇驚」。她們往往為着完美的食材,以及尋找最上佳的調味料,用盡心機走遍整個香港,以至遠及歐美。怪不得每次有幸地品嘗她們的傑作時,每一口都能令人滿心驚喜。

  今日鄒氏姊妹集合她們以往多年的飲食經驗和心得,寫成《原食材@始健康》一書,我們得以從這書分享她們對飲食文化,以至對健康生活的熱愛和摯誠,實在是我們一眾讀者的福氣。

廖子良

序五

  中醫歷來重視飲食療法,如有「藥補不如食補」、「藥食同源」等說法。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寫道:「凡欲治療,先以食療,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爾。」金代名醫認為:「養生當論食補」,這裏強調的是飲食調養在防病、治病、養生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現代醫學更強調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但很多健康飲食,卻不是美食,甚至索然寡味;因此,縱使很多人知道須健康飲食,卻難以持之以恆,美食的誘惑又難以抗拒,可是很多美食,又不是健康飲食。如今展示在大家面前的這本《原食材@始健康》則完美地把健康飲食與美食相結合起來。

  我認識本書作者Linda和Nico已經有10多年了。當時,初次來港得緣認識了鄒亞姨一家。鄒亞姨樂觀好客,更是廚藝高手,女兒Linda和Nico秉承了母親的手藝,對烹飪的熱衷和喜愛,發自內心。除了修讀食品專業本科,研究生課程也不離食品工業。此外,對中醫藥理、食療養生亦甚感興趣,加以鑽研。Nico對中醫學有濃厚興趣並賦天份,更建議她深造中醫課程。隨後Linda也考獲「國家食療養生師」專業資格。

  鄒家兩姊妹對製造食物的理念和工作範疇,令我聯想到周代的「食醫」。根據《周禮‧天官》記載:「當時主管醫療衛生的官員下設了四種不同職責的醫官: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書中記載:「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這裏,疾醫指的是內科醫生;瘍醫指的是外科醫生;食醫則是周代掌管宮廷飲食、滋味溫涼及分量調配的醫官,類似現代的營養師。

  鄒家兩姊妹素喜中華傳統文化,對「食醫」這任務情有獨鍾,更融滙了現代食品科技,運用食物衛生與安全、食品工程、烹調工藝、食物營養、食療養生等專業食品知識,傾力編寫了這本非常實用的著作。

  本書深入淺出,頗具生活化,且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語言生動,對如何挑選食材、處理食物、食物的配搭、食物知識和烹調食譜等都有涉及。除了分享鄒家生活飲食點滴,更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食物與健康息息相關,並瞭解怎樣才食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美味,調理出健康身體。

徐大基博士

  徐大基博士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雷生春堂中心主管,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中醫師,原廣東省中醫院腎病專科醫生、主任醫師,原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序六

  晨光第一線的環節「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十年間訪問了差不多五百人,其中每逢佳節必想起的就是鄒氏姊妹、鄒媽媽蘿蔔糕、年糕、紅棗月餅、鹹肉粽……

  在那次訪問中,齋傾已流出口水來,Linda屬於知識型,在加拿大讀食物科學,回港後曾於大型食品生產商研發食品:XO醬、蒜蓉醬、脆皮芝士腸等,是大家熟悉的。Nico是感知型,三歲已入廚,在這飲食世家耳濡目染,承傳順德母親的廚藝,曾於小學時代跟父親在街外吃過糖醋排骨後回家把它煮出來,烹飪天才在瑞士學藝回港後如虎添翼。後來Linda、Nico雙劍合壁,成立「Passion for Real Food」,合作生產糕餅、湯包、應節食品,結合理論、技術、廚藝、熱情與天份製作美食。

  第一次嘗過她們製作的皇后的點心──「黑松露多士」,只吃了兩塊,就忍不住拿其他的跟同事分享,每次也會說說兩姊妹的故事,記得有一次跟她們談過家母在我年少時常煮的順德菜「煎釀鯪魚」(用幾條鯪魚的肉加入配料剁碎,釀入一條鯪魚的魚身再煎香),結果就是在某次聚會中,從鄒氏姐妹的廚功下再次回味得到。

  常常聽到坊間一個說法:「好吃的東西不健康,健康的東西不好吃」,鄒氏姐妹必能推翻這個謬論。由認識食物的營養成份,了解對健康的好處,食物安全、食材與食譜等資訊外,還有一段跟隨父母飲食的足跡……美味的回憶,是現今由外傭湊大的年青人難以經歷的。

  比擁有這書更大的幸福可能是:擁有Linda和Nico這兩個朋友。

羅啟新

序七

  記得第一次接觸Linda同Nico的機會,是來自電台同事的訪問。直播室一般是「嚴禁進食」的密室,聽聞有高手到臨分享秘技,心裏忐忐忑忑的,嘉賓說得普通還好,要是說得精彩就弊咯!齋聽靠幻想,自己無福品嘗,口水流到成地都係,失禮不已!

  聽完她們的訪問,未幾,終於有機會同兩位甜姐兒見面,可能大家都喜歡食好嘢吧,投契得很!我這個廚房傻瓜,每次都把握時間向兩位請教心得,縱然明知我「明D唔明D」,但她們仍是毫無保留地教我。而每次聚會,看到她倆熱情地大談兒時煮食經驗、新想到的菜式、朋友食後感言……總被她們那份真,深深的打動。

  最深刻是,有一次,客戶訂了她們的得獎食品,怎知送貨當日落黑雨!搬運車師傅已經話無問題,準備好照送。Linda這個完美主義者,竟然話要自己送貨!黑雨呢!一個女仔,一手擔雨傘,一手抱着重重的箱子,橫風橫雨走出來,原因是,她怕雨會弄濕「皇后的點心」……

  還記得第一次試食「皇后的點心」,一見那個充滿法國風情的盒子,已經被它吸引得心動;一開盒蓋,撲鼻的松露味,加上透過獨立包裝看到靚靚金黃色的餅乾,好似閃閃發亮的──有點像卡通片中,打開載滿黃金的寶箱般!最難得的是,吃的每一口,都感受到鄒氏姐妹對食的要求、堅持,那種甜,像她們的笑容一樣,是發自內心。

  從生意角度,她們明明是「蝕住做」,成本、製作、包裝,每項都落足心機落足本,但樂見她們屢次出國拿獎,得到國際肯定,就明白,用心做的,是不同的。有她們的努力堅持,不斷鞭策自己,不斷挑戰自己,能夠衝出香港,是我們的驕傲!常聽說,「You are what you eat」,希望讀者們也能看出Linda同Nico的可愛、可敬。加油喔!

侯嘉明
電台節目主持

序八

我是她們的哥哥,她們是我的妹妹


  我們一家六口,都住在屋邨生活與長大。爸爸在他十幾歲的時候,隻身從國內來到香港生活。當我真正認識爸爸的時候,他已憑着其自身的努力,擁有自己的冷氣工程公司(中央系統冷氣工程)。由於工程報價涉及許多計算圖則,更加要應付當時貪心的工程師,對一個不懂英文,事無大小都要靠一雙手親力親為的爸爸而言,真的辛苦了!亦在那小時候開始,爸爸已教懂我怎樣計算那些複雜無比的冷氣圖則,藉此我也希望能夠減輕爸爸工作上的壓力。

  知道爸爸工作辛苦,媽媽每晚都會為爸爸花心思做簡單家常便飯。爸爸亦愛買一兩支啤酒回來,陪爸爸一同飲啤酒,一家人齊齊整整食飯,亦是最令我回味的兒時。正正有媽媽為爸爸花心思做每一頓的簡單家常便飯,所以多得爸爸帶給我們幾兄妹的福利,因此而有口福。幾兄妹亦因此,自小便接觸食物,家庭小菜、糕點、糖水甜品,都陪着我們長大。

  其實我有三個妹妹,對下的大妹妹雖她不懂得烹飪,但她有一張懂得食的嘴,經常被兩個妹妹寵壞,給她做了不少美味和高質素的食物。以上當然是說笑話!

  本人Chris Chow鄒易衡,我在加拿大多倫多就讀Environmental and
Interior Design。以當時的生活條件,爸爸要負擔三個子女在外國讀書真不是容易的事。為了減輕爸爸的負擔,我在空閒時間在中西餐館工作。並且學識一些中西式廚師的技巧。還記得在一間出名的西餐館做工的時候,每天晚上都要煮一些中國餐給大廚食用。因此而加深了廚藝。在香港一次偶然機會之下,認識了我朋友的爸爸,原來他是四任港督御廚。(Siu Kit Wah B.E.M. I 蕭傑華,He went on to serve 4 governors, from Sir David Trench to Lord David Wilson. He prepared everything from finger food to dinner parties for the Kings and Queens and
many foreign dignitaries in a time span of more than 30 years.)蕭伯伯教了我很多西式廚藝,蕭伯伯成為我師父。

  回港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出版部,做了十年設計總監。現在很開心擁有自己的公司,有一位很好的太太和兩名很孝順的兒子,可惜父母已不在,想孝順他們也機會不再,內心感到百般無奈!

  兩個細妹經常和我一同創作和設計一些好的食品,她倆很尊重我,當有新的食品,都希望我給她們一點有用的意見。聽到意見後,如果真的有幫助,她們會想盡辦法和心思作出調整,希望做到最好,這是她們一貫的態度!

  我的設計意念也教曉她們如何融入於美食的理想與實踐之中。「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一定要贏到別人,能有最新資訊作保持知識,要發覺到自己退步才會有進步的觸覺!」這是給兩個妹妹創作的心得。她們已做得到了,相信在天上的父母知道一定很安慰!

  最後補充,我是她們一個有「讀寫障礙」的哥哥,今次為了她們出版的書而寫出一些不像樣的文章,請大家見諒。

  多謝!

鄒易衡

自序

跟隨父母飲食的足跡……美味的回憶


  我們四兄妹都喜歡食,皆因父母親都是愛吃之人。媽媽是順德人,順德人出名識飲識食。她小時候,一放學就出舖頭,跟着外公及世叔伯講飲講食,寵了嘴刁的舌頭。媽媽不單止識食,更能煮得一手好菜,對食材的要求,不論是時令、配搭、刀工、調味、烹調次序、方法及火候都非常細緻。

  每朝早,晨光初露,媽媽已到街巿買最新鮮的餸菜。買勝瓜,堅持不讓菜販掘斷!回到家,把蒂子斜切一小刀,讓瓜蒂插着水,這樣才保持勝瓜新鮮,不會收水!而白蘿蔔就要即刻把莖子、葉子摘去,否則會抽乾蘿蔔水份和糖份。她說:「如果在鄉下,活魚買回來先養幾天,讓魚兒瘦身,即劏即蒸才好食。」怪不得,在她順德的祖屋,天井除了有口水井外,還有個小水池,就是專為暫養魚而建造的。

  講到返順德,更勾起我們很多美味回憶……外公一朝早就會買一篩「倫教糕」回來給我們做早點,「倫教糕」即「白糖糕」,以白糖、米漿發酵,再以竹篩蒸熟。起源於媽媽出生地──順德.倫教,因而得名。真正的「倫教糕」以傳統方法天然發酵,糕身薄薄,氣孔細密,色略帶微黃,米香帶點點酸味,卻不重。還有吃過的「野雞卷」是原創「良記酒家」的配方和工藝,「良記酒家」雖已結業,但可追溯其老闆兼大廚,當年用豬背油和瘦肉,將肥肉、瘦肉分別片薄至半透明,肥肉片上放上瘦肉,中間放入金華火腿幼條,像做壽司般,捲成圓條狀,蒸熟後切成棋子狀再炸。「野雞卷」卻沒有雞,「野雞」即是「A貨」,但可媲美「雞」的美味!與「賽螃蟹」的典故,無蟹卻賽贏蟹的鮮味,有着異曲同聲之妙。「野雞卷」的故事,就是「姑頭」憶述給我們知,她是媽媽對面屋的鄰居,她是發明「野雞卷」大廚的妻子,很慶幸能品嘗過一次「姑頭」親手做的「野雞卷」!還有,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用新鮮榨出來的水牛奶(還有點暖)炒的「大良炒鮮奶」……香滑炒牛奶,藏着香軟的雞肝丁,再灑上香脆的欖仁,美味無窮!

  而爸爸也是識飲識食之人,對食物質素、味道和衞生的標準更高。媽媽時常取笑他:「你應該做『衛生幫』呀!」還記得,小時候,是爸爸教我洗菜的,當時我大概五、六歲左右,他很嚴謹的說:「把菜心先用大水沖一下,然後浸一陣,換水……拿把刀仔切去菜的切割位置,摘去唔靚的葉,每棵菜要在水喉下沖洗,打開每塊菜葉和莖的位置沖洗,這處最容易藏沙泥、農藥。每棵洗完後,全部在筲箕再沖一次,瀝乾。」這方法,我一直沿用到現在,也是這樣教我的侄兒、學生。

  此外,爸爸還對食物的新鮮程度,要求更甚。以前未有禽流感年代,過時過節前,會叫媽媽買隻活雞回家(或間中大伯父會從家鄉捉隻「客家走地雞」來)養幾天先劏,還吩咐媽媽臨煮前找人幫忙劏,還說:「新鮮雞劏後,要馬上清洗,然後立即蒸熟、抹鹽,才有雞的鮮味。」、「放過入雪櫃五分鐘都算是雪雞,一陣雪味。」啊!難怪客家鹹雞咁有名啦!媽媽也不厭其煩,為我們每一餐飯做到最好味!

  爸爸喜歡食,和媽媽性格也一樣非常豪爽好客,沒有太多嗜好,獨好講飲講食和旅行。買水果會到生果欄,買至靚的呂宋芒、蜜瓜、番鬼荔枝(媽媽至愛),一箱箱買下,並與鄰居分享,喜歡邀請親戚朋友到家飯聚。爸爸做生意,每年都會找個藉口「擺翻幾圍」吃團年飯及春茗,大家伙記及親朋戚友,開開心心、高高興興吃餐飯。小時候吃的東西,品質真的好好,還記得……那呂宋芒,大大個又香又甜;那蜜瓜,一箱六大個,甜美多汁不下夕張蜜瓜!

  以前的酒席真材實料,實而不華。「燉花膠湯」燉好的花膠成吋厚;「紅燒大山瑞」那裙邊又厚又爽滑;「百花炸蟹鉗」是原隻真蟹鉗去殼再釀上蝦膠,蘸上紅薑醋,吃完蝦膠還可以吃到整隻蟹鉗的肉……那些記憶的味道,現在只能在記憶中回味!

  還有,每每爸爸與行家、朋友在外吃過甚麽好東西,週末便會帶我們去品嘗。有一次他放工回家向我們講:「今日我同班工程師在灣仔吃咖喱,任你選擇大辣、中辣、小辣,星期六帶你們去試試。」印象中,我自以為自己食得辣,點了大辣咖喱雞,當然辣到搏命飲水。到龍華酒店每人一隻原隻燒乳鴿;去雍雅山房吃山水豆腐;駕車入元朗買老婆餅……這些都是小學時爸爸帶我們去試新食店的回憶。幾十年後,大家覺得無甚麼特別,可是當年的情景我還記憶猶新。

  跟隨父母飲食的足跡……養成了我們試新嘢的興趣或習慣,我和Nico,看到坊間有甚麼新嘢都會買來試試,媽媽還說:「電視未賣廣告,妳們已經食厭了!」現在不管去旅行或在香港也如是。

  四兄妹中,除了家姐,我們三兄妹都能煮番幾味!大哥Chris,最喜歡試新的食肆,哪一間好食?哪一樣東西好食?哪兒奶茶好飲?哪裏抵食?他就是我們的活動飲食搜尋器。自媽媽離開後,每年新年初一齋宴、初二開年飯,哥哥就當了鄒家的總廚,十幾款宴客菜式,一手包辦。家姐Kit雖然對煮餸不巧手,但是就最刁嘴的一個,不好吃的東西,絕不遷就!寧願捱餓也嚥不下。至於Nico,擁有烹飪的天賦和才華,三歲就擔櫈仔入廚房煎蛋,最得媽媽真傳,自細廚房就是她的小天地、實驗室。而我,遺傳了爸爸的味道觸覺及食物衛生的「高」要求因子。

  我們的「飲食旅途」,是幼承庭訓、耳濡目染。爸爸常言道:「寧願吃少些,都要食好的。」就是這樣,在父母親的薰陶下……吃東西,重質不重量;好的食物貴精不貴多,就是這樣寵着我們四兄妹成長!

  原來味覺真的有遺傳!侄兒旻熹Curtis和旻諺Mancini,他們的食物觸覺,盡得「鄒家」的美食因子遺傳,Curtis自小已分得出布甸是用了雲喱拿籽(Vanilla pod),還是加了雲喱拿香精(Vanilla flavouring)做的。在酒樓吃到加了雲喱拿香精的西米布甸時,他會問:「這個布甸的味道好怪、好假……」最鍾意細姑姐做甜品的Vanilla sauce和意式奶凍(Panna Cotta),因為雲喱拿好香,還問:「細姑姐,黑色細細粒係唔係雲喱拿種子?」細佬Mancini的口味最似爺爺,同樣對烹調食物的鮮嫩程度、質感尤其有要求,也很喜歡入廚房睇姑姐煮餸、跟媽咪整蛋糕,有疑問會發問,他們對烹調概念也很有邏輯。最近,大嫂Eunice買了部麵包機,那牌子和型號紛紛在網上受用家追捧,但她整了兩次後便擱於一角,還是以人手搓麵包糰,奇怪追問她:「妳兩個侄仔唔鍾意食!話麵包機造的麵包無筋度,口感唔好,散的!」兩兄弟,年紀雖小,卻是我們新產品的試味兵團,每每試食後會評分及作出分析得分原因,扣分扣在哪裏……他們的建議功不可沒!

  爸爸媽媽,除了鍾意食,對家庭觀念也很重。小時候,在家中,爸爸購買的大圓枱……媽媽足足「哦」了爸爸大半天,買了那麼大的圓餐桌,可見父親很重視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1995當年,有機會被獵頭到一間國際知名的瑞士食品公司工作,但要長駐北京、天津工作,每三個月才回港一次,於是問爸爸意見,他這一句話:「入到你夢寐以求的公司,又有好的發展機會當然好,不過……將來大家一家人吃餐飯的機會就比較困難些。」心裏頓時感到酸溜溜……使我卻步了。回想起當時在深圳工作,爸爸已經時常牽腸掛肚,不應再走更遠了!記得他那次來深圳探望我,參觀工廠後,他對我說:「這裏的工作環境不是很好,為何大學選科,不像家姐那樣,選文、商科,可以做些白領工作!現在在工廠做,多辛苦!不過是你自己挑的,只要你鍾意。」爸爸就是這樣戥子女辛苦,其實我的工作真的微不足道。辛苦?爸爸,我的工作那裏辛苦!比不上您百份之一的辛勞呀!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爸爸媽媽除了給我們無私的栽培和教育,我們更傳承了他們的飲食習慣、烹調工藝、口味愛好、味道……祖祖輩輩傳下來,一代傳一代。


  藉着這本書,送給我們至愛的父親、母親、兄長、長嫂、家姐和兩侄兒。其實,我們家人的風格──「一切在心中」,但今次不得不寫出來,衷心感謝您們不辭勞苦,一直默默作我們的幕後軍師,守護着、支持着我們,使我們無憂無慮地在「飲食旅途」上,堅持着我們對食物的執著和理念,達成夢想……

  此外,Nico和我很想趁這機會,跟您、妳和你……我們的師父、啟蒙老師、長輩、前輩、契媽、契爺、好朋友、舊同學、慈善同學會、支持者、客戶、同業及各界朋友、學生……衷心說聲:「多謝!」。我們兩姊妺真的很幸運,不管是人生路上或是在飲食里程上,身邊一直有您們一班守護天使,不管是相識很久的、新相識的,或是從未曾認識的朋友(包括傳媒朋友;哥哥、嫂嫂、家姐的朋友;甚至交友網絡上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同樣關愛我們,一直支持、鼓勵和幫助我們,欣賞我們的食品和飲食理念。

  更要多謝在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幫我們寫「序言」的前輩和朋友們。撰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投放了很多對家庭、家人和朋友的情感,在食品工業路上所遇見的人與事、所經歷的事與物,也堆積了我們寫作的靈感,所以每一位為我們寫序的朋友:唯靈前輩、曾智華先生、尹鎮偉醫生、廖子良醫生、徐大基博士、羅啟新先生、侯嘉明小姐及我們的哥哥鄒易衡先生,為我們新書《原食材@始健康》寫序,並親筆簽名,是上天所安排的緣份,在我們人生旅途道上,不同時間所出現,見證了我們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了您們的序言,令我們這本書更添意義,才算完美。感謝!

  還要多謝圓方出版社,樂意以「鄒家食事」為主體,為我們出書。謝謝您們專業的編輯、設計、拍攝、出版團隊,促使我們這本《原食材@始健康》能順利出版。謝謝!

  用心製作一本書真的不容易,寫食譜、寫稿說說食物知識、製作菜式拍攝不難;都是把我們的食品專業投放於書中。難⋯⋯是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我們能力範圍內掌握不了的事情、以及時間不足的情況下……要一一協商辦妥,與時間競賽。

  爸爸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細個時,成日聽到他要求「Good Fit!」還記得,他親手做的木櫃子,他雙眼凝望着那對銅製門鎖,跟我說:「你睇,這對門鎖位置,剛剛對好門的木紋,而且對水平的,好Good Fit!」當時爸爸那滿足的眼神,至今我還歷歷在目。可能我們遺傳了爸爸做事認真的性格,加上哥哥常教誨我們:「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一定要贏到別人,能有最新資訊作保持知識,要發覺到自己退步才會有進步的觸覺!」所以我們特別緊張,對自己要求甚高,只希望把書做到最好,但距離書展的日子一天天在倒數,每天在「偷」用睡眠的時間也做不完呢!

  幸而,我們家人有緊密的Family bond連繫着,設計專業的哥哥,馬上幫手重新拍攝封面相片、定書名《原食材@始健康》、集設計意念與玄學設計封面。家姐養病中,也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幫我們撰寫英文封底語,因為她最了解和見證兩個細妹與Passion for Real Food成長。最感動的,就是我們身邊的守護天使,擔心我開夜捱壞身體,仗義出手幫助我們,多謝契媽、Luke Sir、Luke嫂、毛Sir、Ritta及B哥,在那麼短時間限制……幫忙校對、翻譯、新書推廣、發布及張羅製作拍攝道具……給了我們很大的正能量和動力,完成這本書!感激!在心中……

  最後,我們想多謝每一位讀者,我們姊妹倆已盡力把《原食材@始健康》做到最好,也很期待我們的心血結晶品,能帶給大家健康的飲食。書中不足之處,懇請大家見諒!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1460585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語文:中英對照
 

內容連載

出版緣起

「醫食同源;藥食同根。」若飲食得好,健康會更好。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成份,只要飲食均衡,就能吃出健康!即使某種食材有某種功效及益處也不可過量食用,否則物極必反。透過進食不同種類、顏色的食物,吸收全面的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他命及礦物質。

食物金字塔中,由底層開始:五穀類主要提供人體碳水化合物,並以澱粉質為主,蔬菜、水果,除了提供食用纖維外,主要供給我們必需維他命及礦物質,肉類、蛋類、豆類和奶類以蛋白質為主,是「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的來源。最後,應挑選優質的食油,能提供我們「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

每個人的體質各有不同,應按照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食物。脾胃虛寒人士避免進食寒涼蔬菜,如津白(肇菜)、白菜、芥菜、青瓜、冬瓜、蘿蔔、苦瓜等。中國飲食烹飪智慧,烹調蔬菜會用薑片下鑊爆炒,或煲煮瓜菜湯時放薑同煮,目的是以薑的溫性驅除瓜菜的寒涼。俗語有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食物的營養價值也因品種、土壤、氣候、飼料、飼養或種植方法、科技、天然與基因改造等因素各有所異。某些食物對人體有益也不是千遍一律,也是因人而異,每人的飲食喜好、生活習慣、食物供應產地,甚至工作性質,都會影響個人體質屬性。

這本書,是鄒氏兩姊妹合作撰寫而成;細妺Nico教大家用簡單的烹調方法,煮出有益、味美的菜式。食譜中所用的材料,主要挑選了中醫認為「性平」的食材為主,不寒不熱,減低令身體生火困熱,或令脾胃太寒涼的機會。材料選擇雖然不多,但以簡易烹調方法令菜式多元化,調味亦沒用太多香料,只用薑、葱、鹽,糖、米酒、豉油、生粉、油為主,味不可奪,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烹出自然鮮味,個別令菜式更惹味,也只選用了天然香料,如沙薑、大地魚、芝麻、麻油等,讓每位讀者都能發揮所長,煮出味美、養生佳餚,給您和家人享受美食之餘,更擁有健康生活。此外,還會分享我們「鄒家私房配方」,自製無添加食品。跟着她的食譜,大家定會察覺到「原來煮嘢食都唔係太難的,都可以『快、靚、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