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疊印:漫步香港文學地景1(港島及九龍篇)

疊印:漫步香港文學地景1(港島及九龍篇)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440
  • 優惠價:9396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7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漫步香港文學景色,細味香港風土人情
  由21位文學專家以文學角度記錄香港多元化面貌

  本系列文集源於小思老師的《香港文學散步》及中大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的「走進香港文學風景」計畫。是為關於文學、地景及社區種種關係的散文集。以文學為切入點,講述香港十八區人地事物的互動關係,當中不單涉及香港文學作家及其作品,也向通識多面的方向發展。以當區的地景、人情、風物或故事等作題材,突顯或形塑各區的風貌與特色。

  本書由樊善標教授、馬輝洪先生、鄒芷茵博士主編,十八位本地文學作家包括:陳德錦、袁兆昌、鄧小樺、張婉雯、鄭政恆、廖偉棠、唐睿、呂永佳等分別撰寫。立足當前,並與往日曾書寫當區的文學作家及其作品對話,以展示歷史、文學的厚度。本系列的主讀者羣為教師、大學生、中學生及一般大眾,讓讀者可以本系列為引作文學散步,認識文學作家在港的身影,欣賞與香港有關的作品選段。系列分冊為「港島及九龍篇」及「新界篇」,每冊有九篇文章。

  「此刻腳下的土地有人先我們而踏,《香港文學散步》和《地文誌》這樣反覆提醒。那些人的喜樂憂懼、盼望懊惱,偶然留下了文字痕跡,但在向來輕視歷史的城市裡就像風吹落葉,轉眼無蹤。不然,那些痕跡是層層疊疊的沉積岩,一直等待挖掘者端詳辨認礦物的成分、年代的色彩,就像馬鞍山的山徑疊印了Heywood、葉輝、劉克襄……各異的心情、思緒,暗藏着解讀他們所處時代的密碼。但時間從來急奔如電,這一刻活生生的人來得及留下哪怕薄薄一層的沉積微屑嗎?於是就有了這本瞻前顧後的書。」──樊善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


  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直屬單位。自八十年代起,中大中文系一直致力整理香港文學資料,曾出版與香港文學有關的學術著作多種,其後更將「香港文學」列為重點發展項目,舉辦各種課程及活動。
 
 

目錄

序  一本瞻前顧後的書/小思
導言一  人與地,瞻前與顧後/樊善標
導言二  文學地景的趣味與價值/鄒芷茵
 
水火共塑怎樣的懷抱──「帶羣路」上的灣仔文學散步/劉偉成
香港文學散步:中西區/呂永佳
閒人是怎樣煉成的──我和我的東區/蘇偉柟
聞海──香港仔的海、岸和島/梁璇筠
旺角們/陳子謙
鷹巢山下的城堡和街道/鄒文律
「禹步」黃大仙/唐睿
九龍城不懷古/陳麗娟
藍田日暖之後/阿修
 
附錄  香港文學散步的足跡──漫談香港文學地景資源庫/馬輝洪
 



一本瞻前顧後的書


  用迷濛病眼勉力讀完十八篇文學創作,借樊善標導言的話,那是「也兼容考史、議論;立足於當前,也和往日書寫當區的文學作品對話,展示歷史的厚度」的文學作品,感受甚深。

  忍不住把他們的文章,跟前人寫過香港的作品比較一下,用情視點、取材遣詞,果然很有分別。前輩以過客身分觀照香港者多,關顧香港處境者少。本集所收作品,十八位作者無論土生或外生卻着地成長的,筆下都瀰漫了「在地感」。我本不想用「在地感」這個新詞,但它含義頗能呈現對「本土」的關懷,也涵蓋以理論視角,配合情與理,考察與反省兼而有之的書寫策略。這種書寫情狀看來有點不約而同,不必排序次說他們屬那年代的人,我讀到他們對寄身之地的另一種情懷。

  當然,各作者截取歷史面貌各有不同,與前人作品對話也見層次深淺。儘管有着「好的文學作品卻有頑強的生命力」的信念(鄭政恆),或肯定「或許我們可以一起為自己成長的社區,寫一篇文章、寫一首詩、寫一部小說,一同構建該區的風景並發掘當中的意義。」(呂永佳)。可是不少作品的筆調中,往往隱約流露「對此無計可施,愛莫能助」的悲情(蘇偉柟)。當讀到「歷史總是與我們擦身而過,一回頭它的影子沉默地掠過我們的面龐」(鄧小樺)或「悲喜與榮辱,生死與禍福。許多的生命和生命的樣式今天都已逐漸或者完全消逝,於是我決定用文字堆起一座祭壇,為你們─為我想念的,一一招魂」(唐睿),或「魂兮歸來,葉文海大抵會回到鐵路博物館上的火車,幽幽想念那些年輕的情結」(李凱琳)……反覆細讀全集,或多或少,文字總彷彿有些這土地難以形容的魂,虛虛飄蕩着。我禁不住心頭一冷。幾十年過去,儘管他們情之所繫在本土,卻竟擺脫不了侶倫那種對土地的「夢幻似的感傷的糾纏」。

  我細細思考「這本瞻前顧後的書」(樊善標)。歷史的厚實,文學的擬虛,總在作者起念之處,虛實碰撞,生成種種因果。那因果正構成香港身世寫照。「是存在與不存在的過渡」(劉偉成)?如果一塊土地永遠在存在與不存在的過渡身世,那難免永遠處於感傷的糾纏了。這種活該怎麼過?

  以下不是我的話,是青年一輩的話。抄下來,與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共勉。

  「我們都踩踏着別人的土地。」(袁兆昌)

  「且看新一代的香港人、屯門人,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城市、我們的思路、我們的生活。」(鄭政恆)

  「而是你願意寄託生命的土地,縱使環境多麼惡劣,你仍願意與之相連。」(阿修)

  「不管時空怎樣更迭,語境如何挪移,安居樂業始終是人本能的追求。」(鄒文律)

  「一代人就這樣重新認識自己之所處、重新認識自己。」(廖偉棠)

小思
二○一六年六月三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745393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導言一  人與地,瞻前與顧後/樊善標

1

這是一本有關人與地方的書,這篇導言也就從幾個人和地方的故事說起。

2

先讀一段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日記:「香港在戰爭中,天氣反而異常的和暖,半山上的太陽曬的人有點慵懶,海因為沒有船隻往來,顯着特別的幽靜,今天因為回來的早又因為看油池的火,我才發見了香港在戰爭中反而有了靜穆之美,在般含道警察宿舍前我眺望了很久。」戰爭當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四天後香港就被日軍攻陷了

日記正文之前小思〈重讀薩空了《香港淪陷日記》〉介紹,作者是中國內地資深報人,受周恩來之命以「非共產黨員」身分在港辦報。這樣背景的人當然不僅僅採訪、報道,所以儘管「烽煙四起,他可以由上環走到跑馬地、從西營盤行去中環香港大酒店去見許多報界、文化人,甚至與英國情報部負責人聯絡」。但那段日記最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靜穆之美」的形容。

一個身負秘密任務的人,在危機逼近之際,駐足街頭良久,竟然是因為一種美感。這完全打破了我對戰爭時期、政治人物的刻板印象。那究竟是怎樣的地方,怎樣的心情?翻查資料,般含道(現稱為「般咸道」)和堅道相接處,在一九二〇年代初有一列洋房,供高級警務人員家庭居住,俗稱「幫辦樓」,現時建築物已拆卸,變成了堅道花園。乘坐往薄扶林的西行公共汽車通常會經過那裏,但我沒有試過站在道旁遠眺。七十多年過去了,港九兩岸蓋起的高樓密密匝匝,一定看不到旺角那邊油池的舊址了,也無從體會那時的「靜穆之美」。

兩星期後的日記,薩空了寫道,他感到需要有一部小說,描述中國革命三十年來人與物損失的慘痛,藉以喚醒政治工作者的互愛互諒。「如果在香港是一個長困的局面,自己很想嘗試一下這個工作」。但是時勢急轉,薩空了在三星期後偷渡離開了香港,小說終究沒有寫出來。如果歷史有另外的發展,一個曾為此地之美出神、痛切明白互愛互諒有多重要的人,除了寫小說,還會嘗試哪些工作呢?

3

英國人Graham Heywood初到香港是在一九三二年。他本是英國南極探險隊的氣象專家,出發前探險因為經濟大蕭條而取消了,轉而來到香港的皇家天文台工作,馬上被此處的山野迷住。隨後幾年,他在本地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遠足的隨筆,結集成Rambles in Hong Kong。此書並非詳細的路徑指南,而是沿途的自然觀察紀錄,文筆簡約而略顯個性,薄薄的開本很方便放在口袋裏。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